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

媽媽手/拇指彎就痛 不只媽媽有

元氣周報/記者許玉娟/報導,廖珮涵/繪圖

案例故事:
在公家機關上班的翁小琪(化名)是新手媽媽,一開始照顧寶寶手忙腳亂,五個月後已經駕輕就熟。某天夜裡,忽然感覺右手拇指疼痛難耐,甚至無法使力。
她原以為自己還年輕,應該恢復得很快,過幾天疼痛就會自然消失。沒想到症狀持續一個多月還是沒好,且疼痛愈來愈厲害,連睡夢中不小心碰到也痛。擔心影響生活品質及工作表現,先生催她趕緊就醫,醫師建議她塗抹外用藥膏再配合熱敷,小琪拇指疼痛問題總算獲得改善。
成因→肌腱滑膜發炎
馬公慈濟診所院長藍重吉表示,媽媽手是鞬鞘炎的一種,又稱為「狹窄性肌腱滑膜炎」。由於常常出現在媽媽抱嬰兒、拍背之後,所以稱為媽媽手,因掌管拇指伸展或外張動作的肌腱過度使用,重複做過多的外展和伸展動作,造成手腕部位肌腱滑膜、韌帶出現發炎情形,最後壓迫到局部肌腱,促使肌腱滑動不順暢而疼痛。
症狀→伸展拇指疼痛
「我的拇指不能動了!」此時患者除了大拇指基部靠近手腕處用力時疼痛,手腕向小指側做彎曲動作,牽拉到拇指時疼痛;手掌撐床時,大拇指和手腕轉折處有痛點,痛點會往下傳到拇指或往上傳到前手臂。簡單的說,患者大拇指做主動或是有阻力的後伸和外展動作,都會導致疼痛,嚴重時甚至無法操持家務。
治療→休息、消炎及預防
●減少活動首先應減少重複性的大拇指或手腕的活動。
●使用護腕選用在大拇指處有固定鋁片的護腕,或由復健科的職能治療師製作固定副木,暫時限制拇指的動作,達到充分休息,避免受損的組織持續受到刺激而惡化。
●藥物輔助藍重吉指出,通常醫師會處方非類固醇類的消炎藥,或口服、外用,若配合物理治療可以減少消炎藥的用量,對於頑強性的個案有時需要局部注射類固醇,但以一至二次為限。
●手術減壓在所有保守治療都沒有效果時,醫師會考慮動手術,手術治療以切開腱鞘做減壓為主,但此情形並不常見。
醫師提醒,痊癒後應找出導致媽媽手的原因,改善工作環境或改變個人習慣,手才不會再痛!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 
Design by Wordpress Theme | Bloggerized by Free Blogger Templates | free samples without survey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