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

世界經濟逆轉的臨界點


  • 2011-08-08 01:09
  •  
  • 中國時報
  •  
  • 林建山
 剎時間大家對世界經濟的未來頓起危疑戒懼,歐債重整振盪、美國債信危機、中國經濟漸凍、日本震災海嘯核變效應、北非近東政經危局,都成為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復甦起興的冰潑與棍挫。日前末日博士羅比尼甚至提出二○一三全球經濟完美風暴襲擊的驚語,彷彿世界經濟將遭遇更甚二○○八金融海嘯。
 
其實過去兩年多時間,美國次貸風暴變奏成為世界經濟海嘯大危機,跨國合作對應的主事者,從原本G8擴大到G20,都無一不把事態定義為是全球金融出了問題,在意識型態上認定是一次「金融的(financial)」或「象徵經濟的(symbol economy)」風暴,咸以為唯金融能治金融。認為只要解決了金融部門問題即算完足無虞,所有的解題對策及使用的方法工具,無一不是金融的與象徵經濟的。因此,全球集斥的三.五兆美元紓救資源,悉數用以搶救當年最主要肇事的所有「禍首們」金融大亨與「大到不容忽視的」銀行,以致在很短時間之內,的確很具效能,也很夠效率地讓風暴平緩下來。象徵經濟果然復活了,金融機構及金融大亨依舊在其既有的角色功能地位上,又重返海嘯前樣態,且被大家視為世界經濟已然復甦。
 反倒是在經濟海嘯惡浪中被一舉摧折破毀的「實物經濟(real economy)」,也就農產業、工業、商業服務產業以至民生關聯最切的零售業部門,直到今天為止,總是在跨國際組織及個別國家政府致力救助行動中未被施予援手,未得任何公共資源救助與經濟的扶持,以至仍然沉淪陷溺而越趨衰敗的部門。從今天美國到歐洲基礎產業的破產、倒閉、裁員、簡併經營,甚至「已經沒有民間部門」的慘狀,可見其一斑。
 當全球市場上只見活躍的金融,而沒有穩健投資的工商業開發生產與榮盛的民生消費,則世界經濟發展,必定演繹的景況就會像現在:第一,股市失去動能與魅力,兩年來全球性「棄股買債」,使債券與基金再添活力,卻引申主權債信危機對市場經濟的倍加衝擊;第二,失去了工商業的根柢,世界性的資產大泡沫化乃為必然結局;第三,國際原物料市場喪失基本盤,在只有金融投機沒有實際供需交易下,不迭起險惡暴漲暴跌也難,石油與黃金尤其是箇中典型;第四,世界基本食糧價格,因金融炒作拋逐囤搶而加劇變動,對世界民生衝擊亦必越來越趨嚴厲。
 從經濟發展史上,大家應當都可清楚憶記,任何經濟社會的復甦繁榮,實物經濟部門的正常成長發展,永遠是唯一可賴的基礎。沒有實物經濟部門的實力支撐,就不可能會有整體經濟社會復甦繁榮!不幸的正是:經濟海嘯後的世界,仍只見象徵經濟金融大肆弄作務虛,卻不見任何實物經濟的勃然興起。
 過去兩年來全世界政經領袖一再透過G8及G20平台聚會籌思竭力集志索解全球性危機的所有公共行動與作為中,促進民間為主體的工商業部門活力一事,卻一直被置放在思慮作為的範疇之外,以至在世界火車頭的歐美經濟社會,直到今天還是處處可見奄奄一息的工商部門與輕脆薄弱的消費經濟。而在歐洲,更因海嘯後更深更普遍的經濟社會化(社會主義經濟的大復活)與經濟公共化(凱因斯主義的搬師大回朝),而幾乎到了「沒有民間部門」的險境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 
Design by Wordpress Theme | Bloggerized by Free Blogger Templates | free samples without surveys